中廣聯合會對農廣播宣傳委員會黨支部走進新疆巴里坤縣楊忠賢紀念館開展黨日活動
7月23日下午,中廣聯合會對農廣播宣傳委員黨支部和巴里坤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黨員在楊忠賢紀念館舉辦黨建共建活動,大家了解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楊忠賢的先進事跡。黨員們重溫了入黨誓詞,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日活動中,對農廣播宣傳委員會黨支部組織黨員和巴里坤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黨員在楊忠賢紀念館參觀了解了被哈薩克牧民譽為“韭菜大夫”的楊忠賢的故事。楊忠賢畢業于六十年代的烏魯木齊鐵路衛校,畢業后他自愿來到缺醫少藥的巴里坤縣薩爾喬克鄉,這是離縣城30多公里、哈薩克牧民居住最集中的一個牧業鄉。他從一名村醫成長為衛生院院長,扎根巴里坤草原37年之久。
經楊忠賢大夫接生的新生兒有2600多個,無一例死亡。當地的哈薩克牧民萬分感激,親切的稱他是這些孩子的“割臍帶的爸爸”,他們稱楊大夫是“韭菜大夫”,就像在牧區生長的“韭菜”一樣,根牢牢扎在土地里,春天最早生發,營養豐富,生命頑強。
楊忠賢,1944 年出生,河南省鎮平縣人。1986年6月24日,楊忠賢成為了一名中國黨員。
在巴里坤生活,氣候寒冷,交通不便。楊忠賢率領醫務人員上山下鄉,防病治病,一次次扼制住了麻疹、百日咳、破傷風、白喉、流腦等疾病在草原的流行,他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治好了100多位高血壓、關節炎、偏癱等疑難病人。餓了就在氈房,喝奶茶、吃馕,晚上回不來就和牧民群眾一起睡在氈房里。
30多年前,草原上流行腦膜炎,楊忠賢和當護士的妻子全身心的地投入到搶救病人中,誰知,活潑可愛的6歲的小女兒也染上了腦膜炎。等楊忠賢從牧區回來,女兒因高燒昏迷,已錯過最佳治療期。留下后遺證,終身癡呆。
1999年9月17日,56歲的楊忠賢走了。安葬的這一天,4000多名從四面八方趕的哈薩克農牧民送一程又一程……楊忠賢長眠在了巴里坤薩爾喬克。
楊忠賢的一生,詮釋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成了激勵巴里坤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前行的燈塔。
2010年,巴里坤縣委、縣政府投資72萬元,在縣城修建了楊忠賢紀念館。目前,楊忠賢紀念館已被列為哈密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民族團結教育基地。
曾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被國家衛生部授予“人民健康好衛士”稱號的楊忠賢將永遠活在草原人民的心里。
參觀學習楊忠賢紀念館后,大家紛紛將嚴格規范自己的服務言行,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禮儀貫穿于政務服務日常工作之中,以專業、熱情、暖心的精神面貌服務辦事群眾,將繼續立足崗位、扎實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